通知公告
行業資訊
第二批補助政策開展!安徽省級創新型縣/市創建申報流程和條件
安徽省級創新型縣/市創建申報條件:科技支撐引領作用突出、創新創業氛圍良好、生態環境優美、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較高的縣(市),且綜合創新能力居于本市前列(具體指標見附件1);優先支持科技部門單獨設立的縣(市)。
安徽省級創新型縣/市創建創建流程申報:
1、申報推薦。縣(市)政府作為申報主體,市科技局在縣(市)申報基礎上,擇優向省科技廳推薦報送。
2、編制方案。縣(市)政府在市科技局指導下,依據《創新型縣(市)創建方案提綱》(附件2),根據自身特點和發展定位,在科技支撐產業發展、生態文明中選擇一個創建主題,提出創建方案,創建周期為3年。
3、組織評議。省科技廳組織專家對創新型縣(市)創建方案開展評議,進行實地考察,提出創新型縣(市)批準創建名單,并向社會公布。
4、開展創建。縣(市)政府發揮主體作用,推進創新型縣(市)創建工作。每年3月底前,由市科技局將審核后的縣(市)創建報告報送省科技廳。
5、評估驗收。通過縣(市)創新能力監測和評價、年度創建進展報告等,加強創建任務的落實和督查。省科技廳于創建期結束后開展評估驗收,驗收通過后向社會公布創新型縣(市)名單。
安徽省級創新型縣/市創建申報要求:
此次申報不限指標,符合條件的縣(市)均可申報。請市科技局于2021年12月7日前將《縣(市)創新能力數據采集表》《創新型縣(市)創建方案提綱》《創新型縣(市)推薦表》(附件3)及相關證明材料,各6份報至省科技廳農村處,
安徽省政策免費咨詢::187 5515 0022
安徽省創新型縣(市)創建方案提綱
一、創建基礎
(一)基本情況。區域區位、經濟社會發展現狀;科技創新情況,包括組織管理部門、體制機制、創新政策、創新舉措及成效,存在的不足,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等。
(二)創新優勢與特色。按照申報條件等要求,根據自身特點和發展定位,在科技支撐產業發展、生態文明中選擇一個建設主題。
二、總體思路與目標
開展創新型縣(市)創建的基本思路和主要目標。創建思路要清晰,體現可行性與引領性。主要目標要形成可考核的3年總體目標與年度目標,包括約束性指標和預期性指標,體現創建成效和可考核性。
三、創建定位
依據創建主題提出目標,目標定位應符合縣域自身發展優勢,突出創新驅動、創新引領發展。
四、創建任務
按照《中共安徽省委辦公廳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堅持創新驅動推動縣域經濟振興的若干意見>的通知》要求,根據本地特點和發展需求,提出創建的重點任務,實施一些列行動、工程,突出特色、可操作性和實效性。
(一)創新體制機制,提升服務能力。強化“一把手抓創新”工作機制,建立適應縣域創新驅動發展的組織領導體制和工作推進體系,對各職能部門和鄉鎮建立起切實可行的創新考核評價機制。縣級科技管理部門要配強隊伍、轉變職能、提高能力,全面提升縣域科技創新服務水平。
(二)抓好政策落地,優化創新生態。全面落實國家、省出臺的各項科技創新政策,制定符合本地實際的創新政策,并加強政策解讀。提供全方位創新創業服務,構建良好的政策環境、制度環境和公共服務體系,全面優化縣域創新創業生態。
(三)加快產業創新,促進三產融合。圍繞當地主導產業、特色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制定相關產業發展規劃,實施重大工程或行動。培育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引導一批科技型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發展。發展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引導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農業與旅游休閑、健康養生等產業深度融合。
(四)集聚創新資源,激發創新活力。深入推進科技特派員制度,引導各類科技人才在縣域創新創業。將高新技術開發區、農業科技園區、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等作為重要載體。推進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星創天地和科技特派員工作站等建設。加快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建設。加強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建設。強化人才、平臺、項目、園區、產業化一體化部署,激發縣域創新創業活力。
(五)強化攻關研發,推動成果轉化。推動企業與高校和科研院所聯合設立研發機構或技術轉移機構,共同開展研究開發、成果應用與推廣等。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通過研發合作、技術轉讓、作價投資等多種形式,在縣域開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推進科技金融結合,設立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等,引導社會資本投資科技型中小企業。
(六)助力鄉村振興,支撐社會民生。發揮科技創新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中的支撐作用。依托綠色技術推進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推進人口健康、公共安全等領域的科技成果的示范應用。舉辦科技活動周、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等科普活動,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
五、年度任務與進度安排
創建周期為3年,結合目標提出年度任務和進度安排。
六、組織管理與運行機制
包括組織領導、責任主體、運行機制、考核機制等。
七、配套政策與保障措施
為完成創建目標制定出臺的有關創新政策、資金投入及具體保障措施。
注:由縣(市)政府在申報材料封面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