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外省資訊
以下為常州市示范智能車間認定的申報條件、申報流程、申報材料相應內容如下,如您有關于常州市示范智能車間認定申報的任何相關問題歡迎咨詢以下熱線了解。
政策解答指導熱線:15005600923
常州市示范智能車間申報條件
一、申請認定市級示范智能車間的企業須符合以下基本條件:
1、申報企業必須已經獲得市級智能車間認定;
2、企業必須在常州市境內注冊、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且正常經營一年以上;
3、企業具有健全的財務管理機構和制度,信用良好且無違法記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良好;
4、企業的人均產出率和人均效益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5、企業應制定智能化發展戰略規劃,擁有能提升企業智能制造水平的技術研發機構和一定規模的智能化人才隊伍。
二、申請認定市級示范智能車間的車間應基本符合以下條件:
1、智能裝備廣泛應用。
自動化生產線、機器人等自動化、智能化生產、試驗、檢測等設備臺套(產線)數占車間設備臺套(產線)數比例不低于60%;
2、車間設備互聯互通。
采用現場總線、以太網、物聯網和分布式控制系統等信息技術和控制系統,建立車間級工業互聯網,車間內自動化、智能化設備聯網數占自動化、智能化設備總量的比例不低于60%;
3、生產過程實時調度。
生產設備運行狀態實現聯網實時監控、故障自動報警和診斷分析,關鍵設備能夠自動調試修復;車間作業基于主生產計劃自動生成,生產制造過程中物料投放、產品產出數據實現自動采集、實時傳送,并可根據計劃、物料、設備等數據的變化和異常自動實現動態調度;生產任務指揮調度實現可視化,可視化系統實時呈現包含生產狀況、品質狀況、設備狀況等生產數據;
4、過程質量可追溯。
在關鍵工序采用智能化質量檢測設備,產品質量實現在線自動檢測、報警和診斷分析,質量管理系統和檢測設備無縫集成,質量信息自動錄入信息系統。在原輔料供應、生產管理、倉儲物流等環節采用智能化技術設備實時記錄產品信息,每個批次產品均可通過產品檔案進行生產過程和使用物料的追溯;
5、物料配送智能化。
基于條形碼、二維碼、無線射頻識別等識別技術實現自動出入庫管理,實現倉儲配送與生產計劃、制造執行以及企業資源管理等業務的集成;能夠基于生產線實際生產情況拉動物料配送,根據客戶和產品需求調整目標庫存水平;
6、車間環境管控智能化。
根據車間生產制造特點和需求,配備相應的車間環境(熱感、煙感、溫度、濕度、有害氣體、粉塵等)智能監測、調節、處理系統,實現對車間工業衛生、安全生產、環境自動監控、自動檢測、自動報警等智能化控制;
7、能源資源利用集約化。
建立能源綜合管理監測系統,主要用能設備實現實時監測與控制;建立產耗預測模型,車間水、電、氣(汽)、煤、油以及物料等消耗實現實時監控、自動分析,實現資源能源的優化調度、平衡預測和有效管理;
8、車間網絡系統實現安全可控。
建立完善的網絡安全制度,及時備份重要數據,實現雙機熱備;車間部署的互聯網、局域網、物聯網、以太網和現場總線等網絡環境具備較好的網絡安全事件應急響應、恢復等能力,應用防病毒軟件、防火墻、采取漏洞掃描、運維審計等防護措施,網絡系統實現安全可控;
9、車間內外實現聯動協同。
車間與車間外部信息系統實現集成互聯,相關數據實現自動接收、自動反饋;集成應用計算機輔助設計及仿真系統、企業資源計劃管理系統(ERP)、制造執行系統(MES)、分布式控制系統(DCS)等信息與自動化系統,車間內外實現管控一體化;
10、經濟效益明顯提升。
車間實施智能化改造后,勞動強度大幅降低,工作環境明顯改善,生產效率明顯提升,不良品率顯著降低,產品質量明顯提升,經濟效益明顯提升。
常州市示范智能車間申報流程
1.申報企業應已獲得常州市智能車間認定,已經獲得“江蘇省示范智能車間”“常州市示范智能車間”認定的企業不再重復申報。
2.各轄市、區工信(經發)局組織企業認真對照常州市示范智能車間申報條件(見附件1)編寫《常州市示范智能車間申請報告》,填報《常州市示范智能車間申請表》,另附能夠突出反映企業智能車間建設成效的視頻資料(清晰度不低于1080P,時長5分鐘左右,并配以說明性旁白)或電子照片(大小不低于5M,像素不低于800萬,張數不少于5張,并附照片說明性文字)。同時,企業應對申報材料的真實性負責,并出具信用承諾書。
3.各轄市、區工信(經發)局匯總申報材料,并填報《常州市示范智能車間申報匯總表》,將相關的請示、匯總表、企業承諾書、企業申報材料紙質版一式兩份報送市工信局裝備工業處,相應電子文檔材料同步報送。
4.根據全市智能車間創建情況,武進區推薦數量不超過12家,新北區不超過8家,金壇區不超過4家,栗陽市、天寧區、鐘樓區不超過3家,經開區不超過2家,全市合計不超過35家。請各轄市、區工信(經發)局嚴格對照申報條件,對申報企業進行必要的指導,對申報材料進行認真審核把關,確保申報工作質量。
常州市示范智能車間申報材料
一、企業情況概述
(一)申報單位概況:成立時間、發展歷程、資本性質、組織結構、財務狀況、經營情況等;
(二)技術水平:研發隊伍、科研成果、知識產權、提供技術支持和服務的能力和條件等情況;
(三)行業優勢:在相關行業、區域以及智能制造方面已具備的技術優勢、服務優勢,已有的智能制造基礎和取得的經濟、社會效益。
二、智能車間情況概述
(一)企業建設智能車間的目的和意義
(二)企業建設智能車間的目標和任務
(三)當前國內外同行業智能車間建設情況
(四)智能車間對引領行業轉型升級的示范點、創新點;
三、智能車間具體情況介紹
(一)智能裝備應用情況。
車間內應用的自動化生產線、機器人等自動化、智能化生產、試驗、檢測等設備情況,包括臺套(產線)數、占車間設備臺套(產線)數比例以及設備的具體功能及性能指標等。
(二)車間設備聯網情況。
車間采用現場總線、以太網、物聯網和分布式控制系統等信息技術和控制系統,建立車間級工業互聯網的情況,車間內生產設備聯網數,占智能化、自動化設備總量的比例。請提供車間信息通信系統與網絡結構圖,對架構進行說明;提供實現系統、裝備、零部件以及人員之間信息互聯互通和有效集成的方案;詳細描述企業信息安全保障的情況。
(三)生產過程實時調度情況。
生產設備運行狀態實時監控、故障報警和遠程診斷分析情況。車間作業計劃生成情況,生產制造過程中物料投放、產品產出數據采集傳送情況,生產制造過程根據計劃、物料、設備等數據變化和異常自動動態調度情況。生產任務指揮調度可視化情況,可視化系統實時呈現包含生產狀況、品質狀況、設備狀況等生產數據情況。請提供制造執行系統的架構,描述與生產直接相關的子系統的功能;描述制造執行系統(MES)與企業資源計劃管理系統(ERP)集成的技術方案。
(四)過程質量可追溯情況。
在關鍵工序采用智能化質量檢測設備情況,產品質量在線自動檢測、自動記錄及報警情況,產品質量信息實時上傳信息系統情況。在原輔料供應、生產管理、倉儲物流等環節采用智能化技術設備實時記錄產品信息情況。通過產品檔案對每個批次產品進行生產過程和使用物料的追溯情況。
(五)物料配送智能化情況。
生產過程采用二維碼、條形碼、電子標簽、移動掃描終端等自動識別技術設施的情況。請提供物流信息化系統的整體架構圖;物流設施及設備的清單;描述物流系統的自動化、柔性化和網絡化特征。請描述電子單證、無線射頻識別等物聯網技術的應用情況。請提供物流信息鏈軟硬件系統架構圖、信息集成圖;描述倉儲配送與生產計劃、制造執行以及企業資源管理等業務的集成情況;提供物流過程可視化、可追溯管理的實施方案;描述定制化增值服務的類別和相應的實施方案。
(六)車間環境智能管控情況。
車間環境(熱感、煙感、溫度、濕度、有害氣體、粉塵等)智能監測、調節、處理系統情況。車間廢棄物的產生與排放的計劃情況,在信息系統中對廢棄物的產生和處理過程進行追溯的情況,廢棄物處置是否符合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的規定和要求。使用危險化學品、涉重金屬等存在較高安全與環境風險的車間是否建立在線應急指揮聯動系統。
(七)資源能源消耗智能管控情況。
能源綜合管理監測系統建立情況,請提供能源綜合監測系統架構圖、主要功能描述。企業生產與能耗預測模型構建情況及應用效果,生產與能耗預測模型構成及應用效果。重點環節節能優化模型構建情況及應用效果。能源供給、調配、轉換、使用等重點環節的節能優化模型構成及應用效果。
(八)車間網絡系統安全可控情況。
車間內網絡與信息系統安全管理制度、技術防護措施以及應急響應恢復能力建設情況,包括車間重要數據及時備份情況,采用防病毒軟件、防火墻情況,采取漏洞掃描、運維審計等防護措施情況,車間建立的網絡安全制度情況,網絡安全事件應急響應、恢復情況。為確保車間安全可控而組織開展信息安全風險評估、安全加固等工作情況,有信息安全風險評估報告的請附報告摘要。
(九)車間內外實現聯動協同情況。
車間與車間外部信息系統聯通情況、數據接收反饋情況。車間集成應用計算機輔助設計及仿真系統、企業資源計劃管理系統(ERP)、制造執行系統(MES)、分布式控制系統(DCS)等信息與自動化系統情況。
(十)經濟效益提升情況。
車間智能化改造實施前后社會、經濟、環境效益對比,包括生產效率提升情況、產品質量提升情況、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情況、資源利用效率提升情況(著重介紹,盡可能列出數據、圖片或視頻資料)。
四、相關附件
(一)企業營業執照復印件;
(二)其他相關文件。